党课:创新思维与学校发展
2018年4月18日上午继续教育学院直属党支部全体在职党员集中学习。书记结合十九大报告、新时代高等教育改革方略、学校发展与人才培养,通过创新思维的分析入手,从理论和经验两方面理清了发展进步与知识积累和创新思维应用的关系,强调用创新思维把一件事情做出来,才能真正促进人才培养质量的提高及学校和国家发展目标的实现。
“十九大”报告指出,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要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永远与人民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永远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多谋民生之利、多解民生之忧,在发展中补齐民生短板、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在幼有所育、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弱有所扶上不断取得新进展,深入开展脱贫攻坚,保证全体人民在共建共享发展中有更多获得感,不断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全体人民共同富裕。要登高望远、居安思危,勇于变革、勇于创新,永不僵化、永不停滞,不断认识规律,不断推进理论创新、实践创新、制度创新、文化创新以及其他各方面创新。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优先发展教育事业,办好继续教育,加快建设学习型社会,大力提高国民素质。
那么我们的教育就要跟的上培养方式创新的需要,在知识的传授、技能的训练基础上,要更加重视连接知识的思维能力的培养,要教会学生懂得所学经济专业与政治文化、与社会心理品德的关联,教会他们去思考、有战略前瞻性,要能统筹自然与人文、理想与现实的关系,不能只看到眼前、看到利益、看到局部,翻不过前面那座山,没有翻山的策略和办法,只是欣赏自己的目标而束手无策的教学方式和思考方式要改变。要拓宽学生的知识结构、多接触新思路新方法,训练学生心理承受力,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心胸、格局和品德,学校要积极探索更适合培养人才的教学方式,学生学成既有能力创造、又有强烈的为国家发展贡献的精神。
书记通过分析人脑生物电原理、烛光测距原理、知识与能力相辅相成之象限贯通与阻滞的原理;讲了知识结构的重要性;学校课程设置对学生学习的影响;不同的培养方案产生不同的思维训练结果;对比了不同学校学生图书阅读排行的差别, 看培养学生想象力、国际视野、自然与社会贯通的情况;通过不同类型的事例看创新思维给一件事情带来的变化与不同。
提出学校要在竞争中求发展、重在培养质量上,要在培养方式上下工夫,从怎样的课程设置入手能让学生广纳自然与人文知识、用什么样的教学方式让学生思维动起来,善于融通、会思考,怎样让他们能主动去追问关于这个世界、关于自然、关于社会的道理。经济学与整个世界(政治、经济、文化、历史、数学、物理、生物、心理)有着不可隔断的关系。要引领学生来到星空之下,让他们自己去探索它为什么在那里,它会到哪去。开启学生智慧的大门、拓宽他们的眼界、训练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注入终身受益的人文底蕴,应该是我们的责任,因为他们是国家的未来。